分析儀器制造者和使用者結合越來越緊密
分析儀器制造者和使用者結合越來越緊密
分析儀器是給儀器分析工作者使用的,因此儀器分析工作者對分析儀器的要求是“好用”;所謂“好用”,就是分析儀器要穩定可靠;而所謂穩定,就是漂移小、重復性好;所謂可靠,作者在30年前提出,應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可靠性主要指分析儀器的故障率,它不能全面完整的表達可靠性的內涵。儀器故障不出,但是,分析測試的數據不準,這是最大的不可靠。所以作者提出了廣義可靠性的定義,即指分析儀器的可靠性,主要指分析測試數據的準確度高、穩定性好、故障率低和售后服務好。因此,分析儀器的優劣,要在分析測試工作中檢驗,應由儀器分析工作者來評價。使用者是裁判員,分析儀器的好壞,必須要經過分析測試實際使用的檢驗后才能下結論!由于許多分析儀器研發、制造工作者,不了解使用者如何使用分析儀器,不了解使用者的思路,導致做儀器和用儀器的人脫節,互不溝通。所以,做出的分析儀器有時不大好用,甚至不好用,這是造成我國分析儀器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分析儀器制造者如果離開使用者,就沒有目標。
一臺(或一種)新的分析儀器問世,必定是來自儀器分析工作的需要或儀器分析工作的實踐。許多分析儀器都來自應用實踐的需求。如:八十年代中期,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的知名有機化學家汪猷教授在核酸的研究中發現:五種核苷中有的對UVS有吸收,有的對UVS沒有吸收;有的有天然熒光,有的沒有天然熒光;國外用HPLC分析測試時,往往用兩種檢測器(紫外、熒光)串連檢測,這樣,會使峰形擴散,降低靈敏度。當時,汪猷教授提出,能否研制一種紫外/熒光同時檢測(記譜)的HPLC檢測器?作者根據他的要求(實踐需要),在他的啟發下,與他緊密結合,很快發明了一種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和熒光光度計一體化設計、一機兩用的多功能新型儀器。它作為HPLC檢測器,只需要8微升樣品,一次進樣,就可得到試樣的紫外和熒光兩種信息。該儀器大大減少了試樣的擴散,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并且一次進樣,可將五種核苷中的發熒光和不發熒光、有紫外吸收和沒有紫外吸收的核苷區分開。該儀器1988年獲得了國家發明獎,至今還未見國外報道過同類儀器。這就是分析儀器來自分析測試工作實踐的一個很好的典型例子。我們的儀器研發人員應該重視研發儀器與使用儀器的關系。要走出去,向用戶學習。從他們那里吸取營養、拓寬思路。
還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是日本島津公司的田中耕一,他之所以能得諾貝爾化學獎,主要是他提出了“基體輔助激光解吸質譜法”,這是一種對生物分子進行確認和結構分析的新方法。他用激光照射成團的生物大分子,成功的將生物大分子完整地相互分開,并電離,再用飛行時間質譜來測量。這一發明解決了世界上兩大難題:第一,解決了成團的生物分子的結構和成份不受破壞地拆成單個分子的難題;第二,解決了用飛行時間質譜來測量分子量大到50-60萬的生物大分子的難題。這一發明,使人類可以通過對蛋白質的詳細分析,從而加深對生命進程的了解,使新藥開發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并在食品控制、癌癥的早期診斷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先進的激光儀器和先進的飛行時間質譜儀器,田中耕一能發明“MALDI-TOF-MS”方法嗎?他能得諾貝爾化學獎嗎?回答是不能。
以上事實,足以說明儀器分析工作者(用儀器)與分析儀器(生產儀器)之間的關系。更能說明分析儀器與儀器分析必須緊密結合、相互溝通、相互促進,這個問題,必須引起廣大分析儀器工作者的極大關注。這是當前世界分析儀器和應用發展的顯著特點之五。
正在朝著聯用技術方向大發展
聯用技術的迅速發展,是當前國際上分析儀器及其應用發展的熱門話題之一。很多工作,某一種技術解決不了,但是,兩種或多種技術聯用就迎而解了。例如:單純一臺薄層掃描儀器或單純一臺拉曼光譜儀器都不能解決的問題,二者聯用(薄層掃描儀起分離作用,拉曼光譜儀起檢測作用),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這對復雜體系、中藥的分析等特別有意義。又如:FIA(流動注射分析)與AAS聯用、ICP-MS、LC-MS、GC-MS等等均系如此。所以,聯用技術發展,在集成創新方面將有廣闊的前景,它是現代分析儀器及其應用發展的顯著特點之六。